您现在的位置: 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 学院概况 >> 硕士导师专栏 >> 正文

南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2020年03月13日 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来源: 作者: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学科重在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学历史(历时)、现状(共时)的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描写、阐释和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方面,既重在本体的研究,在解释中当然要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但理论研究不是重点;也需要运用各种语言学理论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探讨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将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进行比较研究;在应用方面,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含双语教学)、词典编纂、语言信息处理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方面,则在于研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对少数民族作家群体、作品文本进行研究;同时也进行对汉族作家文学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等。另外,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民族语言文学最大的区别是,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开展对这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与有语言又有文字的汉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有许多不同。本学科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古典文献学等有较大关系,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进行历时研究和共时性研究都有指导意义。

该专业依托南宁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和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的师资力量。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成立至今30年,先后有王弋丁、韦其麟、过伟、胡仲实、姚正康、王光荣等老一辈的专家教授辛勤耕耘,又有黄桂秋、黄毅、莫幼政、林安宁、戚剑玲等中青年专家教授的薪火相传。他们秉承南宁师范大学地处边疆民族自治区域,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弘扬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硕果累累。30年来先后完成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项目有:(1)组织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广西卷,主编出版《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卷》。(2)组织学界精英编纂完成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中的《仫佬族文学史》《毛南族文学史》和《京族文学史》,参与编纂《彝族文学史》等,这几部文学史都属于南方民族。(3)高度重视对南方民族文献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翻译出版了《那坡彝族开路经》《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仫佬族古歌》《彝族毕摩经》等重要的民族古籍文献。(4)近年注意由南方民族扩展到中国各民族,由民间口头文学扩展到作家文学,完成出版了《中国女神》《台湾民间文学》《仫佬族20世纪文学作品选》《壮族〈麽经〉神话探析》《毛南族20世纪文学作品选》等项目。其中,《中国女神》已经被日本学者翻译成日文待出版,《台湾民间文学》已引起海峡两岸学术界反响。(5)黄桂秋近年完成的壮族麽经、壮族巫辞译注和相关研究,以及正在进行的壮族师公经书译注,是对南方民族宗教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6)该学科成员参与正在进行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广西卷)》出版工程。以上成果确立了南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及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影响。与此同时,也突出地体现了南宁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既立足于南方,又面向全国;既重视民族传统口头民间文学,也关注现当代民族作家文学研究的学科特色。语言研究所也是历史悠久,成就斐然,老一辈的开创者有杨焕典、周祖瑶、甘其庭等名师。新一代的领头人是卞成林、伍和忠教授博士,伍和忠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对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汉语历史语法、方言语法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卞成林教授毕业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多篇,目前正主持1项国家社会基金课题的研究,在词汇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中青年学者廖扬敏、石勇、杨艳等老师在训诂、文字学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语言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培养出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均较为合理的富有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研究方向明确,学术视野开阔,一些学者的学术成果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本学科师资队伍力量较为雄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有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7人(皆为博士)。学科带头人伍和忠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目前主持广西社会规划项目1项,在汉语历史语法、方言语法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陈祖君教授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多篇;黄桂秋研究员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民族古籍1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1项,获得省部奖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黄毅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60多篇;廖杨敏副教授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多篇;石勇副教授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杨艳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本,论文多篇;莫幼政副教授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林安宁副教授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30篇,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艺创作铜鼓奖1项;戚剑玲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培养出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均较为合理的富有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积累了学术研究、硕士生培养、就业等多方面的经验。该学科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努力挖掘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富矿,特别关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群体研究,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已经成为南宁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中最具特色的优势学科。

该专业目前设置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1.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该研究方向主要面向聚居在中国南方的壮、侗、苗、瑶、仫佬、毛南、仡佬、彝、水、京等民族。从加强对这些方言土语的研究,可以理清中国南方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国家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享有使用民族语言的自由,20世纪50年代,国家还为部分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新的民族文字,并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提高各民族的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上这些方面都需要各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加大力度进行研究。

2.南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该研究方向主要面向聚居在中国南方的壮、侗、苗、瑶、仫佬、毛南、仡佬、彝、水、京、回等民族。研究对象包括南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大类。民间文学方面中国南方民族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群体文化、神巫文化、口传文化土壤,孕育滋养了丰富的神话、史诗、叙事诗、传说、歌谣等。作家文学方面,早期作家有壮族的陆地、韦麒麟、周民震、黄勇刹,侗族的苗延秀,仫佬族的包玉堂,傣族的康朗英、康朗甩,白族的晓雪、杨苏,彝族的李乔,京族的李英敏等;新时期的南方少数民族作家有壮族的苏方学、农冠品、黄堃、韦一凡、黄佩华、凡一平、黄钲等,瑶族的蓝怀昌、莫义明,彝族的吉狄马加,苗族的石太瑞、潘俊龄,侗族的吴浩、张泽忠,仫佬族的潘琦等等。近年,文学新桂军异军突起,当中有不少就是少数民族作家,如严风华(壮族)、潘红日(瑶族)、杨衍瑶(仫佬族)、谭自安(毛南族)、苏凯(京族)、李约热(壮族)、陶丽群(壮族)、唐正柱(苗族)、黄土路(壮族)、蒙飞(壮族)、潘莹宇(瑶族)、许雪萍(壮族)等,他们以旺盛的创作态势受到国内文坛的瞩目,加强对这些少数民族作家的研究,将提升广西文学在全国中的地位。另外,南方几个省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的地理区域面向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许多华侨以及少数民族,他们的族源、祖先许多都来自于上述省区,因此,开展对东南亚少数民族作家的华文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目前,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



附:本学科硕士生导师一览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最后学历学位

伍和忠

1962.09

教授

博士

黄桂秋

1957.12

研究员

本科

陈祖君

1966.11

教授

博士

蓝利国

1961.09

副译审

博士

莫幼政

1976.10

副教授

博士

廖杨敏

1968.02

副教授

博士

黄毅

1968.10

教授

博士

石  勇

1972.05

副教授

博士

杨  艳

1977.11

副教授

博士

林安宁

1972.04

副教授

博士

戚剑玲

1977.03

副教授

博士